心肺复苏模拟人的成功研制和广泛应用,为CPR大层面的普及推波助澜,使医务人员及社会民众在模型上十分容易地学习CPR,致使CPR在日常生活当中风靡全球。近年来,在世界一些经济科技发达国家急诊医学发展迅速,现场心肺急救技术已经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普及化,并已由医学人员的专业领域发展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。国际代称CPR,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,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,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,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。我公司致力于我国的急救卫生事业,并力求推广到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广大农村,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早日掌握技术,为人类的健康,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友情提醒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:
1、进行训练时,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
2、在进进行CPR急救时,按压频率至少100次/分(区别于大约100次/分)
3、双手按压时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㎝
4、切忌用力过度,要保证按压后胸骨*回弹
5、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
6、避免过度通气
按压方法:
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,食指、中指并拢排列,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。
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,十指相扣,掌心翘起,手指离开胸壁,双臂伸直,上半身前倾,以髋关节为支点,垂直向下、用力、有节奏地按压30次。
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,下压深度4—5厘米,放松时保证胸壁*复位,按压频率100次/分钟。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—100次。
重要提示: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:2,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。
在开始进行急救时,应当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情况。
在现场安全的情况下,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流程,流程如下:
1、进行意识清醒与否的判断: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,问:“喂!你怎么了?”告知无反应。
2、开始进行急救前,检查呼吸: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-10秒(1001、1002、1003、1004、1005…)告知无呼吸
3、呼救:来人啊!喊医生!推抢救车!除颤仪!
4、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: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,告之无搏动(数1001,1002,1003,1004,1005…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)。
5、松解衣领及裤带。
6、胸外心脏按压:两乳头连线中点(胸骨中下1/3处),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,两手重叠,左手五指翘起,双臂深直,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(按压频率至少100次∕分,按压深度至少125px)
7、打开气道:仰头抬颌法。口腔无分泌物,无假牙。
8、人工呼吸:应用简易呼吸器,一手以“CE”手法固定,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,每次送气400-600ml,频率10-12次/分。
9、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:以心脏按压:人工呼吸30:2的比例进行,操作5个周期。(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)
10、判断复苏是否有效(听是否有呼吸音,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)。
11、整理病人,进一步生命支持。
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
1、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,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,胸廓稍起伏即可。吹气时间不宜过长,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、胃胀气和呕吐。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(伤)者气道是否通畅,胸廓是否被吹起。
2、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(伤)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。
3、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,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,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。
4、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。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。按压的力度要适宜,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,引起气胸血胸;按压的力度过轻,胸腔压力小,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。
5、施行时应将患(伤)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,以免引起内脏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