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道管理模型可以真实地模仿多种生理情况,如气道痉挛模型可以提供清除气道阻塞和吸引液体异物的操作练习。真实的解剖特征配以有效地讲解手法,除可观察肺部运动,进行呼吸音听诊练习及进行气管插管使用练习外,还可模拟胃胀气和呕吐情况。每套气道模型主要包括:气道模型、模型附加固定板、气道解剖模型、清洁套盒和润滑剂。
气道管理模型可进行气道插管的实尺头部和颈部、带有树形支气管的肺部,其颜色和纹理与人体解剖结构一致,适合进行光纤支气管镜、面罩供气、口咽部和鼻咽部气道插管、气管内部插管的训练,光纤、光棒、逆向插管和复合管的置入训练。
气道管理模型-插管护理
(1)一般护理: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,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。保持病室空气清新,应定时开窗通风,温湿度适宜。更换体位时,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、扭曲。(2)呼吸道湿化:痰液粘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依据。气管插管后,由于病人的上呼吸道被导管代替,鼻腔和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:如吸入气体的加温、湿化、除尘等功能被破坏,导致气道干燥,痰液干结,形成痰痂阻塞气道而造成患者窒息,因此呼吸道湿化是气管插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。有雾化器雾化、气管内滴注、湿化器湿化等方法。(3)保持呼吸道通畅:吸痰是气管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之一,先吸导管内的分泌物,再吸鼻咽部及口腔,每次吸痰要到位、*、动作轻快,1次吸痰操作不超过15s,防止发生低氧血症,避免频繁吸痰而损伤气道。吸痰前后必须给予高浓度的氧吸入1~2min,吸痰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、心律,若发现异常,立即停止吸痰。同时观察痰液的量、颜色、粘稠度并作记录。(4)导管气囊的护理:气囊压力保持在15~25cmH2O而无漏气。充气囊一般2~4h放气1次,每次5~10min。为防止放气后套囊以上分泌物流入气管,放气前应吸净口腔、咽部分泌物。(5)记录插管的时间及导管位于门齿处的长度(成人22~24cm)并做好交班。病人搬运、躁动可能导致气管导管移位:导管脱出<8cm可复位,若>8cm则需拔出导管,必要时重插。